目前最好的足彩app

图片

于谦与开封镇河铁犀

发布时间:2022/05/10 15:25:47  | 浏览次数:  来源:

“百炼玄金,溶为金液。变幻灵犀,雄威赫奕。填御堤防,波涛永息。安若泰山,固若磐石……”在开封市龙亭区北郊乡的铁牛村,有一个铁牛庙,该庙没有供奉其他神灵,而是供奉了一尊铁犀牛,这段铭文就刻在铁犀背上。

身高2.04米,围长2.66米,这尊铁犀独角朝天,双目炯炯,两肢前撑,躯体魁梧,面朝着日夜奔流的黄河方向,背后守护的就是“八朝古都”开封。

这尊铁犀并非无名之辈,而是大有来历的,为明代时任河南巡抚于谦所铸造。在中国古代传统理念中,铁者金也,金生水,为水之母。犀即牛也,牛坤属,坤为土,性能克水,故铸置铁牛在此,以镇压黄河水患,保佑一方平安。

于谦,这位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著名爱国诗人,深受中华儿女爱戴和仰慕的清官,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,那便是治水能吏。

宣德五年(1430年),33岁的于谦被委以重任,擢为兵部右侍郎兼巡抚河南、山西都御史,巡抚衙门设在开封。在金秋九月,于谦单车赴任,没想到,此去开启的巡抚地方生涯,竟长达十八年之久。

开封这座城市在北宋时期达到繁华顶峰,富丽甲天下,呈现“八荒争凑,万国咸通”的气象,但随着金初黄河南流,开封即成为濒河之城,屡遭洪水肆虐之苦。仅有明一代,黄河就在开封辖区内决口58次,两次水淹城区,8次造成严重危害。

于谦到开封的第二年,黄河暴溢,冲决堤岸,淹没开封府所属的民田达五千多顷。汹涌的洪水像猛兽一样,咆哮着,撕咬着,所到之处,房倒屋塌,饿殍遍野,数不尽的百姓无家可归。

作为一方长官,于谦心急如焚。他顾不得自身安危,身先士卒,不分昼夜带领部属与民众治理水患,经过多日拼搏,才将水魔降伏。

在漫长的岁月里,于谦不辞辛劳地奔波于黄河岸边。为了防范洪水泛滥,他将修筑堤防作为重要任务,《明史》记载,“谦令厚筑堤障,计里置亭,亭有长,责以督率修缮。”

于谦组织由官军和百姓组成的筑堤大军,加高加宽两岸防洪大堤,并在堤上遍植树木、荆棘、草皮,目的在于防水固堤。经过数月艰苦努力,终于修成了数十里的黄河大堤。于谦在大堤每里设一亭,选派精干人员任亭长,专司河防事宜。

同时,于谦又安排人在大堤上开挖沟壕,建有拱闸,以便在大的水灾来临时,可以打开闸门,内外大力泄洪。

一年又一年,黄河大堤上处处洒下了于谦忙碌的汗水,黄河水患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,但于谦仍不放心,看着河水滔滔,泥沙翻滚,这种对开封的潜在威胁,让他感到忧心忡忡。

正统八年(1443年),已是46岁的于谦两鬓间杂着白发,长期的操劳让他显得不再英气勃发,但却增添了目前最好的足彩app沉稳气质。他在反复研究后,决定再实施一项巨大工程。于谦考虑到开封郊外的总地势是西北高、东南低,于是组织一支庞大队伍,从开封城东、西、北三面同时动工,修建一条绵延数十里的护城堤坝。

经过近一年的紧张施工,大堤终于大功告成,古城开封又多了一条坚实稳固的御水屏障。

三年后,于谦在地方任职已经十六年了,他也即将步入知天命之年,因要进京述职,下属劝他即便不送金银,也应送些土特产以防刁难,于谦举起袖子洒然一笑,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以明心迹:“绢帕蘑菇与线香,本资民用反为殃。清风两袖朝天去,免得闾阎话短长。”由此他遭到奸佞陷害,被弹劾其因长期未得晋升而心生不满,受到一场牢狱之灾。后经多方营救,方得脱险。

也正是在这一年,于谦铸造镇河铁犀,立誓要根除黄河水患。此举既顺应民心,又增强军民治黄信心,铁犀被赋予于谦与黄河水患顽强抗争的大无畏精神,更表达了万千百姓永镇波涛、安居乐业的强烈追求。

事实足以证明,于谦在开封治理黄河的功绩是显著的,这么多年中,黄河在河南境内溃决过3次,相比其他年代大大减少,而开封附近一次也没有。

两年后,于谦被召还京,告别了他奉献韶华的这方热土,他带着一颗保国安民的赤子之心,即将去担当起“挽狂澜于既倒,扶大厦之将倾”的历史重任。

在于谦惨遭杀害后,开封人民没有忘记他,处处可见群情悲愤,哭声不绝。人们深感其治河爱民之德,先在镇河铁犀旁建庇民祠,又于东司门后建梦神庙,祭祀于谦,寓意是做梦都在思念于谦。

开封人还逐渐将于谦尊奉为“水神”,曾将龙王庙改为于公祠,塑像前烟火缭绕。

后世又修建水德祠,内有战国以来38位治水有功者的牌位,自然有于谦之名,这不禁让人想起于谦在铸造镇河铁犀时,写下恳切的《镇河铁犀铭》,其中后半部分有几句为:“城府坚完,民无垫溺。雨顺风调,男耕女织。”

这是于谦平生对治黄的夙愿,但沉重的苦难仍延续了五百年,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才算真正实现。(来源:河南省纪委监委网站)

 

上一条:梁记故事